您当前的位置 : 天津河西 >> 善闻河西 >> 新闻纵揽

赛艇——启航多彩人生


2025-09-15 14:51 来源: 阅读量:0

初秋的海河水面,桨叶齐整划下,水花在阳光下溅起晶莹的弧线。呼吸声、击水声交织成一首动感的乐曲,船身在波光里疾驰。对这些少年而言,这不仅是一场训练,更是一段段人生的航程。

15岁的毕雨希,已经是天津学生赛艇联盟的“老队员”——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三毕业,五年的坚持,让她在同龄人中多了一份沉稳与力量。妈妈回忆,这几年女儿最大的变化,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双提升:初中三年一次病假没请过,即便是在初三最紧张的冲刺阶段,也能精神饱满地迎接每一次考试。在她眼里,考试和比赛并没有太大区别。“遇到不会的题,就像划到最累的时候——深呼吸、调整、坚持。”这种从训练中获得的抗压能力,让她在中考中稳住节奏,以760多分考入了新华中学。

在同一片训练水域上,许多像毕雨希一样的少年正坚定前行,也有人早已驶向更远的地方,却依然心系这里。张玮健,就是这样一位“归航的划手”。如今的他是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、校赛艇队队长。但七年前,他还是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的一名高一新生。第一次握桨的场景,他至今记忆犹新——教练手把手示范,船身轻轻颠簸,耳边是河水拍打的声响。那时的他并不知道,这项运动会成为自己最好的“第二课堂”。赛艇教会他时间管理,也让他学会在团队中发挥领导力。高强度的训练、心率飙升的耐力赛,让他懂得如何在极限中咬牙坚持。他参加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比赛,见识了不同地方的训练环境,也更加珍惜家乡得天独厚的条件。每逢假期,他都会回到河西,回到天津学生赛艇联盟,与昔日队友并肩作战,把赛艇精神传递给学弟学妹。

与张玮健一样,夏兴权的青春也因赛艇而更有力量。初一那年,他第一次走进联盟的训练基地时,那时他身材瘦小,体重不到70斤。多年训练让他成长为一个体魄强健、气质沉稳的青年。赛艇最大的魅力,对他来说是团队合作。八桨齐发、九人同频的默契,需要无数次配合与信任才能形成。“那种彼此依靠、一起冲过终点线的感觉,是课堂上学不到的。”他坦言,赛艇带给自己的不仅是力量与技巧,更是吃苦耐劳、团结协作的品质,这些已经融入生活之中。无论面对学习还是未来的挑战,都让他更有底气。

相比夏兴权的多年训练,李紫涵的赛艇经历更像一段“加速成长”的航程。最初,她只是跟着学校社团尝试,出于对体育的兴趣走进了联盟的训练基地。没想到,这一试便是三年,并一路进入了专业队。这段历程让她在心智、意志力和韧性上都有明显提升。“技术会越来越熟练,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和队友交流、互相托举。”她坦言,赛艇训练从不轻松,但每一次坚持到最后,带来的不仅是体能的突破,更是心理的成长。回望这几年的航程,她更确信自己已经把赛艇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。

刚刚走过高考的吴雨菲,对赛艇的感情更像是一种“生活调味”。在紧张的备考日子里,她会在周末早起两个小时来到联盟,在水面上划桨,让桨声和水花带走积压的压力。“虽然很累,但精神上特别放松,就像释放了一次多巴胺。”她笑着说。对她来说,赛艇是情绪的出口,也是调整节奏的方法。高三那年,别人可能选择补觉来缓解疲惫,而她选择挥桨出汗,让身体的酸爽驱散心头的焦虑。不久,她将远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求学。虽然那里的水上运动社团没有赛艇,她依然打算在暑假回到联盟,再次回到熟悉的水域和队友们并肩训练,或者参加一场校友赛。“就像学长学姐们一样,没事回来比一场比赛,也挺好。”

在海河的水面上,他们曾是并肩挥桨的队友,如今或在校园奋笔疾书,或在赛场劈波斩浪,或奔赴更远的城市继续求学。不同的航道,却有同一股力量在心中回荡——那是在一次次入水、抬桨、冲刺中锤炼出的坚持、自律、协作与担当。赛艇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强健的体魄,更是一种面对生活的姿态:遇到逆流不退缩,看到终点不松桨。就像浪花奔向大海,这份由青春与汗水凝成的力量,也将伴随他们驶向更辽阔的人生航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