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】推动主题教育与为民办实事互融共进
2023-12-01 11:36 来源: 阅读量:14521

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河西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学习成果,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强基层治理、提升基层面貌的重要力量。各街道社区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,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,为建设经济强区、打造品质之城贡献力量。


“公益市集开在家门口,真好!增进了邻里感情,也倡导了低碳生活新风尚”。一场“‘谊’家人‘益’起来”公益市集活动在谊景村社区暖心开市,现场设置爱心义诊、便民服务、急救培训、跳蚤市场、非遗文化、乡村振兴、志愿者招募等展位,结合“红领蔷薇”行动,围绕居民的热点需求,用家门口的便利,解决居民生活中的细微琐事。
今年以来,友谊路街谊景村社区党委持续深耕“五社联动”治理课题,采取社区搭台、居民参与、爱心企业“摆摊”的模式,充分调动社会组织、社区志愿者、社会慈善资源等多方力量积极参与,现如今公益市集已吸引了20余家商户和20个家庭积极参与,让居民在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,凝聚邻里之情,营造了和谐、文明、友爱、互助的良好氛围。


开展主题教育,必须强化宗旨意识,坚守初心使命,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,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,在摸清情况、解决问题上再进一步。下瓦房街道党工委把“实”的要求贯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过程,以社区为桥梁纽带,对接服务需求侧和供给侧,推动区级和街道“科、所、站、队”管理资源向末端末梢下沉,打造福建路社区“移动办公桌”党建品牌,以“家门口的服务体系”闭合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。
闽侯路9号院坐落于闽侯路与宁波道交口,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,房屋全部为企业产。院内共有6个楼门70户居民,分别隶属于6个不同的产权单位,其中5家企业已经倒闭。由于产权关系复杂,楼院里的排水设施长时间得不到有效养护,经常出现污水跑冒等问题。在落实“谋转办”工作部署过程中,下瓦房街公共管理办与社区党委第一时间上报情况。今年雨季前,社区党委主动对接河西排水所,在“移动办公桌”现场受理并组织施工养护,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闽侯路9号、奉化道11号、福建路54号等产权复杂楼院的排水管道养护难题。问题产生在哪,办公桌就移动到哪,部门、人员、服务就跟到哪,“移动办公桌”以现场咨询、现场办公、现场解决方式解决居民诉求50余件,涉及房屋维修、法律咨询、人大代表履职、园林绿化、市政道路、交通服务等多个方面,其中不乏长期困扰群众的“老大难”问题,得到了广大居民的高度认可。通过“移动办公桌”党建品牌,社区与办公桌各成员单位形成了有效的互动机制,形成了同题共答、同向发力的良性互动。


结合“谋发展、转作风、办实事”行动,发挥“民意直通车”作用,党员干部深入群众、深入基层、深入实际,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,同时注重以点带面、举一反三,从“解决一件事”到“解决一类事”,真正让群众感到满意。越秀路街港云里社区党委通过“红色议事厅”书记项目,以“五事五法”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模式为主抓手,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。在“红色议事厅”里,邀请居民“谈意见”,便利贴“征意见”,线上线下“填意见”,居民们拧成“一股绳”,通过齐协商、促共识、解难题,圆满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的小区停车难、飞线乱等难题。今年以来,港云里社区对停车管理、绿色公约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开展议事协商282次,解决问题81件。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越秀路街把切实解决问题作为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落脚点,从“小切口”入手,不断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惠及民生、化解矛盾、引领发展的“金钥匙”。
强化理论学习、深化调查研究、推动问题整改,归根到底是为了指导发展实践、解决发展难题,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体现主题教育成效。河西区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落实市委、市政府 “十项行动”和河西区“1+10”实施方案,注重在成果转化、为民办实事上下功夫,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把惠民生、暖民心、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,推动主题教育与为民办实事互融共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