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 : 天津河西 >> 善忆河西 >> 非遗传承

挂甲寺庆音法鼓


2019-04-28 09:44 来源:河西融媒 阅读量:72199

  法鼓,是天津特有的一种音乐舞蹈表演形式。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成立于雍正九年(1731年),明崇祯后妃娘娘曾赐半副銮驾(即仪仗)予挂甲寺。挂甲寺人将法鼓与銮驾糅和在一起,正式命名为“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”一直延续到今天。老会原为民间文法鼓,后于嘉庆六年(1801年)加入飞铙、飞钹、成为武法鼓,表演亦形成稳固套路,技艺代代相传。

  嘉庆八年(1803年),銮驾曾遭盗被毁。道光九年(1829年)经村里的陶秀才、闫亮、孙国良、姚先生等人牵头,修复銮驾,其后又修整数次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年),再次整合法鼓技艺及曲套,由此相传至今。

  銮驾的摆设顺序及名称是:日月龙凤扇一对、九曲黄罗伞、轮、螺、伞、盖、金瓜、钺斧、朝天镫、花、罐、鱼、长、幅、元、扇、庆、茹、艾、方、软对、硬对、高照以上共二十三种组成一堂,场面隆重,仪仗执事庄严华丽。挂甲寺庆音法鼓的乐谱、曲套有数十种。目前常用的有集合队员的乐谱,开场乐谱,改点乐谱等,大量曲套有对联、桥头、瘸腿、锈球、连珠炮、双桥、老河西等等。最独特的表演是五套隔一套,变化多样,优美动听,音韵幽长,称的上是法鼓交响曲。

  法鼓表演动作,刚柔并貌、技艺超群、暗藏太极十三绝,故称民间法鼓艺术之正统,闻名津城,享誉全国。其动作名称很多,如:龙腾虎跃、燕飞凤舞、海底捞月、插花盖顶、十字披红、六角钹、托塔式、混江龙、跨虎、扯旗、卷帘,纺车等等,尤其飞钹、飞铙、演技各有不同,多姿多态,二者互相推动,形成一个个的高潮,属挂甲寺庆音法鼓表演的绝技,老百姓自己的一种民间艺术,独有的一种文化生活,永演常新,辈辈珍惜,代代相传。近年来,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,老会得以重放光彩。

  挂甲寺庆音法鼓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庆音法鼓